美國進口牛舌檢出弓蟲遭攔截 醫提醒:喫肉應加熱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6日電)食藥署今天公布,1批美國進口牛舌檢出寄生蟲「弓蟲」遭邊境攔截。疾管署表示,國內弓蟲病每年通報約15到20例,多與動物接觸有關,少部分是因生食;醫師提醒食用肉類應加熱。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其中有1批從美國進口的「冷凍牛舌(U.S. BEEF TONGUE #1 1710)」被檢出弓蟲(Toxoplasma gondii)感染,全數共25.81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在例行疫報後接受媒體採訪說明,國內弓蟲病每年通報約15到20例,各年齡層都有,不過從疫調來看,主要傳染來源多與動物接觸有關,僅少數案例與生食有關。
與生食有關病例,羅一鈞指出,民國99年曾造成1例新生兒垂直感染。根據當時新聞資料,為中部新生兒男嬰,於出生後經檢查發現其腦部有標靶狀鈣化及空洞,採集腦脊髓液檢驗確診,經疫調發現案母有生食醃豬肉習慣,可能為母親遭受感染後再經母子垂直感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接受媒體電訪說明,貓科動物為弓形蟲感染的天然宿主,會出現在貓咪的腸道內,當人類處理貓糞便時,手部若不慎接觸到糞便中的卵囊,就會進入體內並移動。
黃高彬表示,卵囊在人體內不會發育為成蟲,若跑到中樞神經,會出現類似腫瘤的病變,跑到眼睛、脊椎或肌肉等部位,則會引起疼痛與不舒服症狀。
要注意的是,孕婦感染時會垂直傳染給小孩。黃高彬說,會垂直感染的寄生蟲不多,除弓蟲外還有鉤蟲,當孕婦感染時,對胎兒最嚴重的影響是跑到腦部,出現黃疸與腦病變等症狀,進而引起類似癲癇的病竈,目前已有藥物可治療,最擔心還是形成腫瘤化結構,食用肉類應加熱。
疾管署衛教資料指出,食用肉類前應加熱至攝氏66度以上,避免在烹調過程中試喫,並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貓隻;家貓應餵食乾飼料、貓罐頭或煮熟食物,避免出外覓食;接觸過生肉的手、砧板、菜刀及碗盤等物品,應以清潔劑及清水洗淨;整理花園或接觸可能遭受貓糞污染的泥土時需戴手套,事後應加強洗手。(編輯:張雅淨)1130716
標題:美國進口牛舌檢出弓蟲遭攔截 醫提醒:喫肉應加熱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2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