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6日電)科技進步,數位網路性別暴力增加,衛福部今天首度公布相關狀況調查報告,近6成民眾曾遭遇數位性暴力,又以30到39歲佔7成最高,就性別及性傾向分析,以年輕男同志最多。

數位便利加上網路無遠弗屆,成現代人交流主要媒介,卻也導致性別暴力樣態更加多元複雜,衛生福利部今年首度完成18到74歲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結果今天公布。

暨南國際大學社工系教授王珮玲簡報指出,47.4%的人過去一年內曾遭受數位網路性別暴力,59.4%在15歲之後曾有被害經驗;而在各類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樣態中,以「騷擾」終生盛行率48.5%最高,其次依序是「羞辱與攻擊」26.0%、「跟蹤或肉搜」21.8%、「控制或限制表意」11.7%、「影像性暴力」10.4%等。

數位網路性別暴力被害人不分年齡、性別,王珮玲說明,30到39歲終生盛行率71%最高,65到74歲最低、卻也高達43.6%;如以性別及性傾向分析,非異性戀男性終生盛行率30.2%最高,其次依序為非異性戀女性15.2%、異性戀女性9.5%、異性戀男性6.1%。

王珮玲表示,調查發現,異性戀男性被害人求助比例最低,僅26.3%在最後一次受害時向他人求助,非異性戀男性次之,約42%曾求助。

調查深度訪談22名被害人,包括7名同性戀男性。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方念萱表示,有些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偷拍,例如到對方家中被所謂的貓咪監視器偷拍,這些人面臨的求助困境,包括受暴時失語、對於報警缺乏正面經驗、擔心出櫃風險、不知如何求助、社會缺乏同理共感等。

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工師林芮璿強調,經歷數位性別暴力的被害人,除了心理上需要長期復原,也非常需要環境上持續幫忙,需要更多友善的回應,包含身體隱私權的重視和理解,例如環境中看到越來越多人會出面制止性羞辱,相信有一天會有機會讓數位性暴力停下來。

這項調查在去年10月14日至11月10日期間,透過臉書、Dcard、PTT、IG、LINE等社群平台,針對國內18到74歲民眾抽樣,共收集5030份樣本。(編輯:張雅淨)1130716

王珮玲


標題:衛福部數位網路性別暴力調查 近6成民眾曾遭遇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2745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