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駐紐約特派員廖漢原/7月14日)槍聲、尖叫、驚恐、混亂,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賓州巴特勒郡(Butler County)進行造勢活動時遭槍擊受傷,媒體用生死一線形容狀況。美國上世紀奪命的政治暴力陰影再度壟罩脆弱的民主,各方須暫時放下政治紛擾,「冷靜」面對選舉。

共和黨15日將在密爾瓦基(Milwaukee)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將確認提名川普為總統候選人,並宣布副總統搭檔。根據現場民眾描述,一名明顯持長槍的男子,在造勢現場外聽到川普開始演講,快速爬上約一層樓高的矮屋,之後傳出連串如爆竹聲的槍響。

賓州槍聲為混亂的2024美國總統選舉不只蒙上陰影,更敲響惡化的民主制度警鐘。選舉勝敗如翻頁般黑白分明,背後的仇恨與分裂仍不斷累積負能量,直到出現槍聲。

1963年11月22日,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德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享年46歲。負責調查案件的「華倫委員會」(Warren Commission)認定是前陸戰隊槍手歐斯華(Lee Harvey Oswald)在距離甘迺迪車隊數百公尺外的高樓狙擊,槍殺當時廣受愛戴的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震驚全球,全美陷入一片愁雲慘霧,「歐斯華是否就是兇手?犯案期間的心理狀況?與蘇聯、古巴的關係?」至今都沒有定案。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搭乘座車遇槍擊,隨扈隨即爬上後座保護甘迺迪夫婦。(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搭乘座車遇槍擊,隨扈隨即爬上後座保護甘迺迪夫婦。(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1968年4月4日,民權領袖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在曼菲斯一家汽車旅館陽台遭白人至上主義槍手厄爾雷(James Earl Ray)殺害,享年39歲。金恩死後推升美國民權運動態勢,但全案背後仍疑點重重。

1981年3月30日,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Washington Hilton Hotel)外遭有精神問題的辛克利(John Hinckley)開槍,動機竟是為了吸引女星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的注意,雷根肺部中彈之後康復。

美國民主政治歷史充滿血腥暴力,遇刺者多擁有最高權力及領導社會運動,但最能代表民主精神的競選活動中出現槍聲卻是前所未見,從競爭對手總統拜登(Joe Biden)到前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都譴責破壞民主的暴力行徑。

「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川普喊了8年的口號,MAGA支持者的凝聚力或破壞力,背後是製造業衰敗與白人對國家方向不安的強烈情緒,這類政治聚會有撫慰作用,被遺忘的城鎮將未來託付於政治人物身上,但美國社會另一邊是拒絕理解川普現象的嫌惡氣氛,雙方沒有交集。

美國已許久沒有聽到「預謀刺殺總統」的恐怖言語,如今一位可能在爭議中再度成為總統的前總統幸運逃過一劫,舞台背後的一名支持者卻不幸身亡,民眾情緒必然大幅起落,各方只能冷靜面對選舉、等待調查結果。(編輯:周永捷)1130714

延伸閱讀
川普
甘迺迪
  • 2024/07/14 16:09
  • 2024/07/14 12:40
  • 2024/07/14 12:25
  • 美國政治暴力跨越世紀 川普槍擊案背後的致命狂熱
    2024/07/14 11:58
  • 2024/07/14 11:51
  • 2024/07/14 11:32


標題:美國政治暴力跨越世紀 川普槍擊案背後的致命狂熱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2681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