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永續農業3 / 彰化農民發展永續農業 流程須標準化以追上國際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8日電)作為農業大縣的彰化縣為追上永續腳步,有葡萄農嘗試無毒栽種,也有人將咖啡渣商品化;學者認為,永續就是滿足當代人需求卻不損及後代需求,但仍須標準化才能跟上國際腳步。
彰化是台灣重要稻米產地,也是雞蛋、葡萄和花椰菜重鎮,其中葡萄產量居台灣之冠,佔全國近5成;水稻種植面積全國第一。
當永續發展概念落實於農業,彰化縣政府導入農業環境會計手冊及觀念,分析生產過程中農企業環境成本和效益,讓農企業既符合成本效益,還能達到減碳、零碳,甚至負碳要求。
以在彰化大村鄉推廣無毒葡萄的農民吳武銘為例,接手家中葡萄園後,打破傳統,開始嘗試栽種無毒葡萄,這樣的做法產量雖不多,品質也較不穩,但為保護土地,讓環境永續發展,吳武銘仍堅持理想,守護農業。
而在彰化市開咖啡店的張智閔將原本屬高能源消耗及高碳排的咖啡豆利用到極致,咖啡豆果皮製成茶包,咖啡渣製作蚊香、木炭等品,將咖啡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吸引超商、超市業者目光,洽談合作,擴大咖啡渣再利用範圍。
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執行長洪耀明告訴中央社記者,永續定義在農業上就是盡量不用藥,在畜牧業或漁業就是不影響環境,但農業不用藥就可能面臨減產,畜牧業與漁業是增加飼養困難度。
洪耀明說,以台灣農業發展過程,「曾祖父那一輩」務農時沒農藥,其實就是永續農法,農民讓除掉的雜草枯枝回歸大地,或用雞豬糞便當肥料,讓自然界產生的廢棄物又回歸大自然。
不過,洪耀明表示,當以最高產量為目標時,要求農民不用藥會有困難,政府雖也在推廣有機農業,但誘因不足,如果農民願意做卻賺不到錢,投入的農民自然不多。
洪耀明說,彰化已有青農朝永續發展方向前進,成果慢慢浮現,唯一欠缺的是做好生產過程中的標準化,才能精確計算碳排、做好減碳,如訂出標準作業程序(SOP),記錄過程中數字,才能訂出與落實目標。不論無毒方式種葡萄或咖啡渣再利用,還是要制定SOP,才能看出優勢及劣勢,銜接國際的永續發展標準。(編輯:李明宗)1130608
標題:彰化永續農業3 / 彰化農民發展永續農業 流程須標準化以追上國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