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 台灣藝術家深刻多元獲好評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亞爾6日專電)2023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登場,4位台灣藝術家受邀參與,呼應今年生態主題,以鏡頭記錄台灣植物如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探討地景與政經、社會的關係,多元深入廣受好評。
國際知名亞爾國際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開跑,駐法台灣文化中心與亞爾Manuel Rivera-Ortiz(MRO)基金會合作,邀請策展人張弘瑜與基金會總策展人巴西雷提(Florent Basiletti)策劃,並於5日舉辦展覽開幕酒會。
呼應本屆官方攝影節對於生態議題的關切,MRO基金會以「滋長」(GROW UP)為發想,藉植物與人類生活關聯性開啟對話,邀請40多位各國藝術家展出。台灣以「聚焦臺灣-異植.共生」為題,推介藝術家吳權倫、郭哲希、許震唐參與攝影節平行展。
藝術家郭哲希作品「殖民地之杉」,拍攝英文別稱為「殖民地之杉」(colonial pine)的南洋杉與台灣歷史威權建物的交互地景,探討外來種植物及種植方式對於城市治理者的政治意義。
熱愛歷史的郭哲希告訴中央社,南洋杉最先於日據時期引進實驗栽種;中華民國威權統治時期,這些由首長下令規劃種植於省議會、軍營、學校等公家機關的南洋杉多了一層政治意義,以超越一般植被的高度來體現威儀。
郭哲希表示作品帶有批判意味,並認為,空間與景觀的調查也需要納入轉型正義的討論。
許震唐的「二忘菸水」以濁水溪百年來孕育農業多樣性式微為背景,記錄2017年政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結束保價收購契作制度前的最後一批製菸過程。
照片記錄濁水溪兩岸林內與二水末代菸農的穿著、菸樓,乃至栽種與製菸過程。許震唐指出:「從溪流觀察,可知社會、經濟、農作物的連結,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是文化與人民生活被形塑的樣態。」
老家在台西的許震唐表示,盼藉作品推進對國際貿易與全球化的反思,從日據殖民時期的樟腦、砂糖,到WTO隱含的全球殖民,探討殖民經濟與在地化的抗衡與土地的改變,回溯至如何看待一條牽引台灣發展命脈的河流。
吳權倫「接替器」拍攝台南老家附近鄰裏門口擺設的盆栽,包括工廠前的盆栽,記錄民眾如何再利用工業容器的盆栽,構成巷弄間的地景,展現惜物美德及另類美學。
他表示,當代常以沈重脈絡討論「自然與文明」,但這系列作品「以輕盈方式關注庶民化場景,同時觀察都市文明與自然間的關係,包括對自然原生的渴望,以不太專業的容器來呈現,雖不講究卻也用心打理,對我而言很日常也很迷人」。
吳權倫作品也獲MRO基金會邀請提前至亞爾駐村,觀察當地盆栽種植的不同可能性,並發展台法合作,打造熱昇華的鋁板輸出等展覽裝置。
基金會總策展人巴西雷提向中央社表示,很高興邀請法國較少認識的台灣藝術家,不僅讓國際發現台灣創作者的非凡才能,也更進一步了解台灣地景、歷史等。
作品廣受迴響,「台灣的文化很不同,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對話與角度」。他希望延續與台灣文化中心5年來的合作,朝擴大雙邊交流邁進。
另外,旅荷藝術家羅晟文更獲荷蘭FOTODOK紀實攝影空間推薦,受國際攝影節主辦方邀請於會內單元展出,呈現結合攝影、錄像、珠寶的大規模尋寶遊戲Watch Out。
2022年起,羅晟文尋找於亞爾近郊卡馬格(Camargue)濕地保護區遭高速車輛路殺的動物,建立資料庫及記錄周遭地景。羅晟文向中央社表示,政府總是宣導「減速開車、享受風景」卻沒效果,使他開始思考:「當政府宣教失效,藝術和創作可以何方式去介入。」
他受美國收藏家芬恩(Forrest Fenn)知名尋寶活動啟發,與台灣珠寶設計師楊景惠合作,以死亡動物肢解輪廓設計11件具有拼合對口的珠寶,放回路殺發生地路旁,做為遊戲獎賞。
羅晟文接著以地景攝影、錄像等為線索,邀請觀眾實際走訪濕地,放慢速度觀察環境,不僅為尋寶,更鼓勵民眾以感官體驗重新連結腳下土地,「從內往外看」。計畫獲得當地媒體報導,路上更有民眾攔下羅晟文,誓言將努力尋寶,並感謝他提供反思人與自然的有趣創作。
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4位藝術家分別以政治權力、環境規劃及社會變遷等多方角度切入,展現台灣對於生態的重視與刻劃,呈現台灣多元且豐富創作能量。聚焦台灣與Watch Out展覽都是至9月24日為止。(編輯:陳惠珍)1120707
標題: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 台灣藝術家深刻多元獲好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