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截至發稿,電影《第二十條》的票房成績已經突破了21億,成功追趕上《熊出沒·逆轉時空》,同時憑借着驚人的後勁兒繼續朝着更高的門檻邁進。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票房數據也成功突破了138億,穩居導演票房亞軍的位置,冠軍目前是146億的徐克。

從《一秒鐘》和《懸崖之上》,再到《狙擊手》和《滿江紅》,接着又是《堅如磐石》和《第二十條》。

張藝謀近些年確實高產,風格也逐漸有所轉變。

甚至,有些人會慢慢忘記了他當初在《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色彩感,以及《金陵十三釵》的沉重感。

更早的90年代作品中涉及到的諷刺感,則藏得更爲隱蔽了。

畢竟,環境變了。

展开全文

所以,在電影《第二十條》中,我們看到了一出用喜劇殼子包裹的現實題材戲。

如果沒有這層皮的僞裝,葉秋臣認爲它可能很難登上春節檔這個歡慶的時期,甚至很難與觀衆見面。

就目前上映的版本,都能偶爾感覺有部分口型對不上和鏡頭不連貫的情況存在。

導演試圖用輕松的方式去講沉重的話題,這也是借鑑了當初《堅如磐石》被反復刪改才能上映的經驗。

外行人看了個熱鬧,內行人看到了痛點。

只能說姜還是老的辣,張藝謀的頭腦靈光和變通能力絕對是與時俱進的高明。

在想清楚這件事後,我就不再感覺《第二十條》裏的喜劇元素那么突兀和扎眼了。

雖然春節檔的熱度漸退,但我出於緣分巧合之下的命中注定(原本電影票是看《熱辣滾燙》的,音響出問題轉去了這部),所以很想認真寫一寫這部作品的細節。

下面,葉秋臣就將對這部電影進行深度解析。

涉及海量劇透,請未觀影者慎入。

1.關於案件

《第二十條》整部電影裏,一共有3個與法律相關的案件。

故事講述看似比較瑣碎,但其實缺一不可。

核心主线是王永強案,他爲了給患病女兒交醫藥費,借劉文經的錢但還不起所以被追債,老婆郝秀萍在過程中受盡欺辱,他們活得毫無尊嚴。

在害怕劉文經對家人造成更深傷害的前提下,王永強主動發起攻擊。

劉文經因此傷重,送醫院後不治。

對於王永強案,由於辦案人員持不同意見,所以拖了半年也沒出結果。

主辦案件的呂玲玲認爲,劉文經曾經用一把刀對王永強進行過生命威脅,所以後者對前者的行爲不能單純按照過往的案件來辦理。

她秉持的觀點是,法理之外有人情,要結合實際情況去判罰,不能一味遵循過往的類似案件。

王永強在被劉文經長期欺辱的情況下,對方在催債過程中還多次QJ郝秀萍,同時極可能用刀進一步傷害自己的家人,所以呂玲玲認爲他的行爲並不是單純的泄憤和報復,而是一種正當防衛。

劉文經的父親和堂哥是村裏的惡霸,想要抓到郝秀萍和女兒並控制她們,同時通過多種行爲給辦案人員施壓。

嘴上美其名曰“就想要個公道”,實際上就是仗勢欺人。

呂玲玲因扛罪而被換下,所以主辦人變成韓明。

第一條輔线,校園霸凌案。

韓明的兒子韓雨辰,在學校男廁所裏發現了霸凌事件,於是見義勇爲出手相助,不小心將教導處主任的兒子張科打傷。

爲了能夠繼續在這個具有高升學率的地方讀書,且不得罪校內主任,韓明夫妻倆希望兒子去道歉。

韓雨辰認爲自己並無過錯,拒絕這種顛倒是非黑白的行爲。

“這不是去不去的問題,這是對與錯的問題”,已經充分展示了他最初的堅定立場。

但韓明夫妻倆秉持着大局爲重的想法,一直強迫兒子去道歉。

畢竟法律層面上,動手就是互毆,結論基本是誰傷重誰有理。

對方家長也以撤案爲要挾,讓韓家盡快表態。

畢竟一個學生留有案底,未來將步步受限。

既然小輩勸不動,只能長輩舍下面子去解決。

李茂娟作爲母親,雖然舍不得父親離开時留下的鐵蓋86年茅台(單瓶市價差不多幾萬塊),但爲了兒子的前途和未來,還是將此作爲認錯的誠意,讓韓明給張主任送去。

送禮這場戲是很有趣的,韓明蹲在校門口到大半夜才等到人,實在舍不得茅台再加上原則問題,就私自換成了水果。

送禮沒奏效,只能找李茂娟親哥來疏通關系。

李茂全在飯桌上吹下海口絕對能搞定,還暗中收下了韓明沒送出去的酒,結果最終也沒辦成,掉鏈子了。

家庭經過諸多波折,韓雨辰的心態也受到了影響,在張科去找小混混打自己的時候,他聽話了沒有還手,甚至後期還主動寫了檢討書。

隨着時間慢慢過去,事情越來越棘手。

直接面談告吹了,只能通過中間人來協調。

韓明夫妻倆輾轉找到了陳禾,張主任是他的親二舅,這樣說話和牽线便能更順暢些。

但巧的是,陳禾同時也是劉文經那邊的代表律師。

如此一來,校園霸凌案和王永強案就通過這個角色有效銜接了。

接着就是李茂娟夫妻倆去了張主任的飯局,原本是想道歉,後來越想越沒道理,改爲直接攤牌。

(這個飯局上的另外一人老秦,或許在最終解決霸凌案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場戲裏,有一句話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在張主任表明無法證明是張科指使,並強迫韓雨辰道歉的時候,李茂娟一看對方就是賴皮到極致,也不隱忍和退讓了。

道歉,以後誰還敢見義勇爲?

雙方在拉扯中,張主任倒地受傷。

李茂娟事後向韓明檢討,說自己應該好好學法律。

韓明是沉默的。

回答藏在了心裏。

學,有用嗎?

沒人敢說出口。

第二條輔线,公交司機案。

張貴生多年前在开公交車時,遇到了流氓騷擾異性事件,他見義勇爲出手相助,結果意外將對方砸成重傷。

當時判了他坐牢,三年。

很不服氣,一直上訪。

韓明爲了平息此事,專門找到張貴生,從當年的視頻逐個階段來解釋和分析行爲的性質。

從見義勇爲,然後到互毆,接着就變成了故意傷害。

此時,張貴生與韓雨辰的案件性質也重疊了,都是因見義勇爲而產生了預期之外的後果。

明明是阻止流氓的英雄,怎么就變成罪人了?

“光挨打不還手就對了?”

振聾發聵。

如果連出手相助的危急時刻,都要一直掂量着輕重去判斷能不能打出大小爲4cm的傷,那見義勇爲這個行爲的代價和成本真的太大了。

但當初的韓明,同樣本着大局爲重的角度,向張貴生解釋着當年判罰的合理性。

“你這種案子全國多少起,都是這么辦的”。

接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張貴生能爲了自己和女兒的未來,籤下不再上訪的保證書。

保證書雖然籤了,但就像《飛馳人生2》裏面說的,事情並沒有過去,他們只是接受了。

張貴生的女兒不想父親一直蒙受冤枉活得憋屈,自己從15歲开始就沒有媽媽並持續受到騷擾和侮辱,所以希望能繼續去走上訪這道尋求正義的路,最後再努力一把。

韓明夫妻倆开着車想追上張貴生,上一秒齊聲喊口號還在笑點上,下一秒張貴生就被貨車撞S了。

張貴生的女兒一邊抱着頭盔哭,一邊問韓明如果他看到惡人在施暴,是否應該挺身而出?

保證書被染得鮮紅,內容也被遮住看不見了。

韓明的心態轉變,就是從張貴生離世开始的。

他發現有些規則,是需要小人物們用命來喚醒的。

可張貴生人已經沒了,他的正義永遠也到不了了。

但其他人還有機會。

所以,韓明才下決心去調查還沒出結果的王永強案,於是便和呂玲玲一起,帶着郝秀萍去找證據。

這世界上所有的正義,總不能都是缺席和遲到。

2.關於人物

雷佳音飾演的韓明,在電影前段和中段,都屬於現實裏很接地氣的人物。

在乎的只有家人和平穩無波瀾的生活,畢竟年少時曾因爲衝動而受過社會的磨練和教訓。

因爲覺得做多錯多所以習慣於躺平不作爲,主觀上會自動屏蔽麻煩的案件怕引火燒身,時刻關注上面的態度和指示並在態度上絕對服從。

在开會時,怕被點名問意見,就假借打電話離席不表態。

他非常懂得,作爲一個新人並期待轉正,最關鍵的是不要冒尖,安分守己。

多少你我身邊的人,都是各行各業的“韓明”們啊。

張藝謀非常聰明,他知道《第二十條》屬於一個普法類的電影,就必須從老百姓最在意的東西出發去拍,才能達到預期中的效果。

主角是普通人,目標是爲了家人,連地點都選了小地方。

如果你選一個類似社會精英的人做主角,或者挑了個發達度高一些的大城市,那么觀衆的代入感不會那么強,對影片內容的理解自然也將大打折扣。

受害人的選擇,也必須要花點心思。

趙麗穎這次的角色設定相當絕,其飾演的郝秀萍是一個聾啞人。

既發不了聲,甚至根本聽不到聲。

在郝秀萍的世界裏,“聲”是不存在的。

“聲”不止是聲音,還是一種“公平和正義”的表達。

如今多少在底層討生活的人,都只是不聾不啞的“郝秀萍”罷了。

那么,又爲什么要安排他們去借錢來醫治女兒的聾啞?

電影給了答案,還有得治。

因爲他們不希望下一代也不能“發聲”。

重點就是這一代和下一代。

既然有得治,就必須努把力。

“聾啞”的現狀,不能再繼續。

趙麗穎這個角色設定其實是另有深意,藏得也很深,張藝謀這招可真夠絕的。

最初,有人質疑像郝秀萍這樣漂亮的女人怎么會嫁給王永強,這男人多窩囊。後來得知她又聾又啞,還生了殘疾有病的女兒,就覺得此消彼長相對合理了。

但這樣的男人真的窩囊嗎?

他爲了老婆孩子去借高利貸治病,也愿意主動認罪,只希望能平息如此混亂的局面。

爲此,他已經是竭盡全力。

現實裏,有多少男人在還沒有竭盡全力之前,就已經悄悄撤退了呢?

郝秀萍在面對劉文經長期的侮辱,遭受其將QJ自己當成還債付息等無恥的行爲後,她對外界的信任度是極低的,就連丈夫拼盡全力也沒能護自己完整的周全。

如果不是女兒還在,她恐怕早就對人世一點也不留戀了。

也就是說,郝秀萍一直以來的生命欲望值都是不高的。

是呂玲玲一直以來的噓寒問暖,讓郝秀萍重燃了對辦案人員的信心,相信法律可以解決自家的問題。

然而關鍵時刻女兒突然失蹤,她便很自然地認爲是惡霸們將孩子綁架,意圖逼迫自己籤下與劉文經自愿發生關系的情況說明書。

她只是一個知識水平不高的女性,這樣的邏輯鏈特別正常。

女兒失蹤,對辦案人員的信任度驟降。

在面對這樣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郝秀萍毫無退路,只有跳樓才是她徹底的解脫。

否則,不論籤字與否她男人都活不了,甚至還會再搭上一條自己孩子的命。

如果跳樓了,人沒了,那就是S無對證,也總算一個不再糾纏的既定結局。

而且,跳樓這事兒等於鬧出了人命,爲什么要拋下女兒做這樣的選擇?到底遭受了怎樣的屈辱?

背後必然是有苦衷的。

追根溯源,就能把王永強案再翻出一個生機來。

誰傷的重,誰有理。

把事情鬧大,再擴大影響。

故此,郝秀萍才會說自己死了,她男人才能活。

底層人沒有什么籌碼,無非就是一條命而已。

現實裏的結局,大多數就停在郝秀萍跳樓了。

理論上來說,從那么高的地方跳下來,生存的幾率極小,但電影還是將其拍活了。

後面的內容,都是爲了在春節檔上映,爲了給予大衆積極向上的能量才虛構出來的。

整部電影裏,葉秋臣印象最深的台詞就來自郝秀萍的手語。

你們能保護一時,但日子還長呢。

想想那些校園霸凌案件裏不敢站出來的受害人和目擊者,想想爲什么劉文經他們最初不敢報警。

這句話越往深想,越是令人不寒而慄。

如果沒有人罩着劉家,只憑哥哥的榮譽就能橫行霸道至此嗎?

這裏面有事兒,但張藝謀沒有拍。

否則,這就是第二部《堅如磐石》了。

高葉飾演的呂玲玲,是一個近乎理想化的主角,完全爲了尋找真相而生,現實裏基本上找不到,數量極少。

但若不是有一個持久堅持的人擋在那裏,《第二十條》的故事就沒辦法成立,王永強案早早就收尾了。

所以呂玲玲是推進劇情的重要工具人,同時被賦予多重身份,喚醒韓明心裏的小火苗。

電影爲了平衡這種“不真實”,所以專門安排了一場王驍飾演的田檢追求呂玲玲的戲,讓這樣的刺頭也有了存在的合理性,至少在情感上她是被保護的。

呂玲玲被換下之後,韓明接替了她在影片中的位置,後期的男主角基本也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去寫了。

銜接非常巧妙,心態轉化也比較自然,所以過渡得順暢無違和。

坦白講,我真的很希望現在的社會上能多一些像安欣和呂玲玲這樣具有正義感的辦案人員,始終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线,不被外面大環境的淤泥所染。

只是這樣的正義感,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實現呢?

3.關於現實

《第二十條》中,有許多非常現實的細節。

電影开篇,就是車隊的人來鬧事,說不起訴王永強,劉文經拿不到賠償,所以只能用他們的工資來交醫藥費。

這事兒先不論真假,至少鬧事的理由就很站得住腳,因爲人們只會關切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

我不信劉家拿不出錢來發工資,但他們就是要轉嫁矛盾,讓車隊的人去鬧事擴大影響,逼迫上面重視劉文經的案件,盡快把王永強送進大牢。

即便辦案人員知道他們是在搞事情,可理由聽起來正當,就不能不去管。

而且,最後也的確給錢了。

現實裏有很多相似情況,明知道是在鬧事,但就是因爲“理由正當”所以必須去幹預。

無形之間,增加了許多的成本。

鬧鬧鬧,你會發現《第二十條》整部電影通篇都在鬧。

任何事情,解決的方式只有“鬧”。

從頭鬧到尾,最終鬧來了完美的大結局。

此處也是張藝謀很絕的地方,他在用影片的基調去諷刺某些說不出口的東西。

韓明和呂玲玲去康村找證據,結果所有人都閉口不言。還是撞上正在看《滿江紅》電影雷佳音背詩那段的小賣鋪老板,才通過鈔能力撬开了牙縫。

那個消費促銷送中華(暗指消息)的行爲,完全就是一種直白的諷刺,村民們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絕不會去做。

獲得了利益,還得掂量一下這個利益是否值得自己“以身犯險”。

校園霸凌案,除了廁所裏那場打戲,從頭到尾沒有見過被害人和目擊者出現,甚至韓明夫妻倆都從沒想過去找他們來指證。

爲什么?

都是人,他們明白孩子們也不敢站出來。

加上老師說的那句話,更是坐實了校園霸凌調查的困難性所在。

出於個人利益的考慮,站出來主持正義有什么用呢?

韓雨辰是見義勇爲了,可他也因此被各種糟心事纏身。

而且張科爸爸是學校教導處的主任,指認了他的兒子,未來在學校還能順利畢業嗎?

各種絆子,到處都是。

誰敢?

韓家用撲克牌講述各層關系和利害的時候,雖然是用喜劇的手法,但內容卻極度現實。

這一段看得葉秋臣頭皮發麻,盡管戲份很短,但我卻深深倒吸了一口涼氣。

也許有人會說,正義一方會保護他們的。

但還是郝秀萍那句話,雖然保護得了一時,可日子還長着呢。

你就會發現,雖然三個案件看起來毫不相關,但本質上都是互通的。

諷刺的是,校園霸凌案完全找不到錄像(在廁所),反倒是李茂娟後續在飯店和張主任喫飯時,監控拍下了她無意將對方撞到在地的片段,因此被拘留。

導演在此也諷刺了一把錄像的真實性問題。

有時候雖然眼見爲實,但錄像裏並非是全部的真相。

現在人,拍個視頻發到網上,把輿論當公堂的情況太常見了。

網絡是把雙刃劍,它既給了普通人一個伸張正義的機會,但也給了一些人造謠生事的土壤。

看來,想要留住“真相”,本身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如果不是在電影裏,估計我們看不到解決得如此理想化的校園霸凌案。

關於此案,還有一個現實的細節。

李茂娟的親哥李茂全,在片子裏由於職業原因,所以沒把私下撤案這件事辦成。

事實上,如果不是在電影裏必須宣揚正能量,一般而言送禮加找人這兩步操作就能解決他們的困擾,尤其是在小地方。

李茂全這個角色的設定也有點意思。

如果把這個人物從主线裏徹底剔除,整體影響也並不大,那爲什么還要留着他呢?

是爲了凸顯各級辦案單位之間的衝突,相互推諉不作爲的現象。

李茂全剛好認識呂玲玲,剛好也負責輔助王永強案,都是爲了給角色更多的存在意義罷了。

網上有人說,看完《第二十條》後的最大感觸,是孩子的確爲父母的軟肋。

否則父母只是自己的話,絕對可以活得更瀟灑和肆意。

但爲人父母,卻能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感受另一種幸福和快樂,這也是沒有下一代的人無法感同身受的。

另外葉秋臣在觀影時還有個感觸,就是家裏有個性格开朗的母親真的很重要。

你看,韓雨辰就活得开朗又善良,張科在父母離異後就變得心術不正。

張藝謀在此處還狠狠戳了一下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雖然篇幅很小,但也算盡力去貼近現實了。

雖然這是一出“鬧劇”,但張藝謀已經把想要傳達給觀衆的內容,都通過這些現實的細節展示出來了。

4.關於主創

有人說,感覺《第二十條》裏所有喜劇的部分,都不像張藝謀拍的。

但這或許就是導演的本意,雖然題材沉重,表述方式卻一定要像喜劇。

核心是什么,觀衆自己看。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總有一個是能碰對自己意思的觀衆。

未來我們再想看到張藝謀早期導演作品的風格,估計是很難了。

環境過於限制,他也只能克制。

不過在一些細節處,還是能感受到這部電影帶有濃烈的張藝謀符號,比如片名的設計風格,以及雷佳音最後那段類似《滿江紅》般的演講戲。

演員表構成基本就像把《漫長的季節》和《狂飆》捏在一起,完全是種另類的隊伍合體團建。

《漫長的季節》隊:範偉(王響)、陳明昊(馬德勝)、蔣奇明(傅衛軍)、劉奕鐵(王陽)、史彭元(王北)、楊一威(邢建春)。

《狂飆》隊:張譯(安欣)、高葉(大嫂陳書婷)、王驍(楊健)、宋家騰(麻子)、阿如那(李宏偉)、王沛祿(瘋驢子)。

張藝謀其他電影的演員也參與其中,比如像《堅如磐石》組有於和偉和李乃文,《滿江紅》組有許靜雅和蔣鵬宇。

喜劇人數量也不少,馬麗、潘斌龍(本次角色有反差和突破)、喬杉、蔣詩萌、宋木子、許文赫。

除此之外,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面孔,像丁勇岱、楊皓宇、李曉川等。

在宣傳上,少不了娛樂圈裏的熱點人物來造勢,本片中就是趙麗穎和時代少年團裏的劉耀文。

粉絲基礎龐大,能扛起前期一部分票房,再負責把最初的口碑宣傳出去。

雷佳音是本片的男主,近些年來他的資源爆炸,影視劇一部接着一部。

他在《第二十條》中負責的笑點部分,有時候比馬麗還像一個喜劇人。

像澳洲VS錦州的老家梗,按摩椅體驗時自己的頭小梗,以及假裝腦震蕩喫芥末涼皮的梗,都在這個沉重題材的片子裏給觀衆帶來了短暫的歡樂。

只是涼皮那裏有點刻意,畢竟手裏端的那碗看起來就比較綠,怎么會入口前愣是沒發現呢?

算了,只是笑點而已,而且效果的確有了。

馬麗和雷佳音對戲,風格很像小品,吵嘴時到處都是段子。

電影中安排了很多的三人戲,都是這夫妻倆爲主導的,呂玲玲和李茂全只是傾聽的工具人。

雷佳音有時候對着馬麗,感覺演着演着自己都有點快笑場了,喜劇人真的是天生的。

馬麗的出演很有效地調和了這個沉重的題材,在學校換桶裝水,初戀叫李逵(聯動春晚)等等戲份,能夠令人瞬間开懷。

同時,這對夫妻吵架的內容可以完美戳中男女在解決問題時關注重點的不同。

我覺得像韓明這樣情緒穩定的丈夫真的很難得,尋常人只覺得他遇事就躲頗爲窩囊,但關鍵大事上人家還真沒掉鏈子。

該說的話會說,該做的事會做,從來沒有推諉。

也沒有大男子主義,衝着老婆吆五喝六。

只要他在大事上能夠拎得清,也就別去計較那些“呂玲玲=王鐵軍”這種小瑣事了。

5.關於結局

《第二十條》有兩個結局。

第一個結局,在郝秀萍跳樓就結束了。

沒有後面的正義战勝邪惡,沒有韓明他們慷慨激昂的演講,也沒有真相大白後的大快人心。

甚至,電影到此戛然而止,效果比目前的伸張正義還要來得震撼。

張藝謀這招很絕。

他想要的東西已經拍出來了,剪輯之後就基本是預期裏的內容,只是礙於檔期等多重限制,結局多加了一段,都是用字幕來交代的。

換言之,比起那些需要費腦去分析的隱藏結局不同,第一個結局就這樣直白地拍給了觀衆。

第一個結局後,开啓第二個完美結局的安排。

郝秀萍跳樓把康村的人都嚇到了,所有人一瞬間變得“勇敢”,紛紛說出了真實的供詞。

轉移刀的證據也有了,人證和物證都順利尋回。

盡管呂玲玲因證人受傷而調離原位置,但她的理想化標籤已經成功轉移到了韓明的身上。

韓明作爲呂玲玲2.0版,繼續推進王永強案。

他倆初戀的設定,除了完成影片裏的部分笑點之外,完全是爲了說出當年在學校時韓明幫助呂玲玲擺脫流氓困擾,頂着壓力不認錯的背景而特意安排的。

都說虎父無犬子,韓雨辰和韓明父子倆,骨子裏還是像的。

由此,完成了韓明意識裏關於公平正義的覺醒。

電影此處开始插入案件的真相回放。

王永強被鏈子拴住當看門“狗”,劉文經在QJ郝秀萍之後,甚至提出“賣老婆”這種無恥至極的想法。

在長達半年的霸凌之後,王永強終於忍無可忍,拿刀捅了劉文經。

前有10刀,後有16刀,都很淺。

直播的聽證會上,底下的人認爲,這些行爲發生在QJ之後,因此屬於泄憤,並非正當防衛。

韓明勇敢地否定了這些觀點,並以法理之外的人情爲核心,做出了一場振奮人心的演講。

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所有正確的事情都有代價,但不能因爲有代價就不去做。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

老百姓,要的是法律的公平正義。

法律,不應該向不法讓步。

同時,提及自己兒子校園霸凌案中見義勇爲的事情,我們究竟要把什么樣的世界留給孩子們?

於是,他主張王永強案適用於第二十條第一款,正當防衛。

這是擁有了敢於舍棄一切的態度,才敢說出這么一番話啊。

完全是在用個人的情感去挑战法律的權威。

一個案件的判罰,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案件而已。

推翻判例,重塑架構,每一個點都難如登天。

但韓明這段話,其實重點鑿得很實。

他說的有老百姓,有弱勢群體,有代表着未來的孩子們。

最終,王永強被無罪釋放。

可在看完《第二十條》後,葉秋臣一直在思考着衆多個“如果”。

如果,劉文經沒有被捅S,那王永強女兒的未來會如何?

如果,大領導沒有站起來鼓掌,其他人又當如何?

如果,這不是一場直播的聽證會,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

也許,根本沒有如果。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標題:《第二十條》深度解析:趙麗穎角色設定另有深意,張藝謀這招真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547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