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10集過後,越播越好,用生活溫情,洞悉大運河闖蕩精神
3月7日,電視劇《北上》播出至第10集。誠如我在昨日的劇評文章當中所說,這部《北上》漸入佳境,實現了越播越好的狀態。收視率數據方面,電視劇《北上》在央視一套播出,總局的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該劇播出多日,連續保持着3.8%以上的收視成績,15%以上的收視份額,同期熱播劇當中位列第一,持續領跑。
隨着《北上》第9集和第10集的播出,《北上》的電視劇主旨呈現得越發明顯,顯然,這部電視劇通過運河邊花街故事爲觀衆們講述花街生活的溫情,塑造了真正的大運河精神,而這種精神,又是一代又一代運河人敢於闖蕩、敢爲天下先的源動力。“用生活溫情,洞悉大運河闖蕩精神”,是電視劇《北上》播出至此,最應該認真討論一下的課題。
什么是運河精神?
從徐則臣的原著小說,到姚曉峰執導的電視劇《北上》,二者皆以故事爲載體,試圖深度洞察真正的運河精神。這條縱貫華夏南北的運河,歷經千年風雨洗禮,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靜靜承載着厚重的歲月記憶,更是一座精神的熔爐,塑造了運河邊民衆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與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緊密交織、同頻共振。運河精神,深深烙印着中國人“在絕處开生路”的文化基因,它是運河邊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能夠不斷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而“於困局中闖出奮進路”,正是這一精神的核心內涵。
在電視劇《北上》的故事裏,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高速公路的开通,讓花街旁曾經繁榮的運河貨運生意陷入了困境。這是時代轉型期給運河貨運帶來的挑战,卻也成爲新一代運河青年精神覺醒的契機。在劇集的第9、10集,男主角謝望和懷揣着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毅然北上,奔赴北京追逐他的互聯網創業夢想,在困局中踏出了勇敢闖蕩的第一步。
運河精神爲何能在困局中催生出闖蕩的力量?運河的开鑿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絕非一蹴而就,其間凝聚着運河邊民衆數不清的汗水與艱辛,彰顯了他們喫苦耐勞的品質。在漫長的歲月裏,運河多次面臨改道與重重困境,但每一次都能重煥生機。這種堅韌不拔的經歷,讓運河人們養成了在困局中積極探尋出路的精神。運河連通南北,作爲國家重要的交通命脈,本身就是變通與闖蕩精神的象徵。對於運河人而言,南下北上,不斷开拓進取,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早已成爲刻在骨子裏、融入血脈中的基因。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運河精神與西方的大航海精神有着相似之處,二者皆展現出人類突破困境、探索未知的勇氣與決心。
在已播出的劇情中,運河青年謝望和正式开啓了北上闖蕩之旅。創業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有成功的希望,也伴隨着失敗的風險,但不去嘗試就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謝望和的父親謝天成,一心渴望從小船換成大船,拓展自己的事業,這同樣也是一種創業精神的體現。這是兩代運河人骨子裏闖蕩精神的傳承,一脈相承,生生不息。可以預見,在後續的劇情中,將會有更多運河青年踏上北上的徵程,他們的故事令人滿懷期待。運河精神,本質上就是闖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中華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局中實現自我突破,浴火重生,不斷邁向新的輝煌。
而爲運河精神保駕護航的,又是什么?
導演姚曉峰在《北上》的前10集,細膩勾勒出運河邊花街的生活圖景,充滿了人間溫情與煙火氣息。或許有人會疑惑,爲何不直接講述運河青年北上創業、衣錦還鄉的故事,而是聚焦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呢?
實際上,電視劇《北上》的遠不止於呈現一個簡單的創業故事這么簡單。隨着劇情推進,不難發現,這部劇志在深入洞察運河精神,探尋其誕生的根源,以及支撐它傳承至今的深層力量。這不僅是電視劇《北上》的創作內核,也是衆多中國嚴肅文學作品共同的追求——挖掘文化的深層內涵,剖析民族精神的成因與發展脈絡。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上》這部劇具有嚴肅的創作態度與深刻的文化使命 ,它以小見大,借花街生活爲切入口,展开對運河精神的深度探尋。
在運河之畔的小小花街,運河精神究竟因何而生?從周爺爺、馬奶奶,到年輕一輩的父母們,再到像大華子、謝望和這樣的青年,他們身上都流淌着濃鬱的生活溫情。在這裏,鄰裏之間互幫互助,一家有難衆人支援,溫情氛圍濃厚。正是在這樣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催生出了闖蕩拼搏的精神。這份溫情,成爲人們南下北上闖蕩時最堅實的依靠,是心靈的溫暖港灣。
在《北上》的劇情裏,馬奶奶就是花街溫情的代表,她熱心善良,守護着花街的每一個人。那些和馬奶奶一起出攤的媽媽們,也傳承了她的精神。在最新劇情中,馬奶奶突發腦淤血,媽媽們迅速行動,找人、擡擔架、送醫,一氣呵成。她們甚至提前演練過這類突發情況,後續還排班悉心照顧,積極在政策範圍內幫馬奶奶家解決生活難題。大華子籤約拿到錢後,毫不猶豫地用來救馬奶奶,他和媽媽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便是運河溫情的生動體現。
還有謝天成想換大船擴大船運生意時,鄰裏紛紛湊錢支持。運河運輸陷入困局後,大家體諒他的難處,主動不提分成。哪怕是劇中有着“反派”意味的邵秉義,對運河文化也滿懷熱愛。爲幫馬奶奶解決低保問題,他放下身段向學術競爭對手鞠躬,第10集裏這一幕,讓人不禁爲之贊嘆。
這些溫暖的生活片段在《北上》中接連上演,生動刻畫了中華民族的美好品格,也深刻詮釋了中國文化與運河文化源遠流長、蓬勃發展的根源。
運河困局,不過是一代又一代運河人的破繭重生。
徐則臣老師的原著小說《北上》,將視角着重放在清朝漕運停止這一歷史節點,彼時運河陷入困局,見證時代變遷。而電視劇《北上》則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於高速公路網密布後的當下,展現運河再次面臨的發展困局。回顧歷史,每一次困局都是運河與運河兩岸人民的一次嚴峻考驗,可他們從未被困難打倒,總能在逆境中尋得出路,實現破繭重生。截至目前,電視劇《北上》最牽動觀衆心弦、最讓人滿懷期待的看點,正是運河邊的人們將如何憑借流淌在生活中的運河溫情,以及深植於靈魂的運河闖蕩精神,讓京杭大運河再度煥發生機,重鑄輝煌。
“北上”這一敘事,不單單是人物的行動軌跡,其背後彰顯的是運河精神中迎難而上、永不言敗的強大氣魄。步入新時代,運河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但歷經歲月沉澱的運河精神早已深深融入運河人的血脈之中,成爲他們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激勵着我們在困局中冷靜思索、積極探尋破局之法。電視劇《北上》以其獨特的藝術表達,將運河精神作爲引領,促使人們在感受溫情、勇於闖蕩中,由衷地禮贊中國,也讓我們懷揣着熱忱,一同深入探索運河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傳承路徑與發展方向 ,見證其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北上》後續劇情,值得持續關注,繼續追,繼續聊。
標題:《北上》10集過後,越播越好,用生活溫情,洞悉大運河闖蕩精神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