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經典改編,爲什么《哪吒2》137億,《白雪公主》遭全球群嘲?
打從宣布开拍就陷入爭議的迪士尼最新版《白雪公主》,終於宣布將在3月21日跟全球觀衆見面了,國內將會與北美同步在同一天上映。
翻拍毀經典,這回就不只是毀經典那么簡單了。
白雪公主,人如其名,標志性就是如白雪一般的皮膚,設定不管不顧找了一個猶太黑人去演,看似好像很創新很大膽,但實則是爲了西方的政治正確,扁平化刻板化角色形象。
這部電影可偏偏撞上了最近在全球都掀起驚濤巨浪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同樣也是對於經典的神話故事角色進行了二度解構。把在傳統故事裏面當中印象裏降妖除魔脣紅齒白濃眉大眼小英雄的形象,改成了黑眼圈卻顆牙滿臉黑點的小魔童。也算是和染色版白雪公主有着“異曲同工”的結構之妙,都是對外形進行了大刀闊斧地創新。不過,這一次適應新時代新審美的變革,國產贏了迪士尼。
公主刻板改編,暴露真實審美
不知道迪士尼是成心還是故意的,這個白雪公主的長相,就是白雪公主什么樣,這個演員就全部反着來。
白如雪的肌膚改掉,皮膚黑如炭,紅玫瑰般的嘴脣換裸色。換句話說,就是將白雪公主身上最鮮明的特徵全部換掉,走向另一個極端,號稱這就是傳說中的多元審美。也許,這大概就是極具後現代審美精神的高級黑吧。
他們擺明了就是知道,真正的漂亮美人是什么樣子,才全部反着來。白雪公主真人影視化不是第一回,漂亮的黑人女性什么樣子大家也不是沒見過。新版的選擇,就是兩條路都不走。就是他們可太知道什么是好看了,所以照着他們認爲的好看反着來,就得出了最後所謂的多元化審美。
那票房殺瘋了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一樣,也是對原有的人物外貌做了一次調整。雖然千百年來對哪吒的外形沒有具體的描述,但他絕對不可能是黑眼圈缺一顆牙。那就是說,中美兩方對於經典故事的重新解讀,都得是對主人公進行一次外貌上的徹底顛覆嗎?答案可以說是或者也不是。
經典故事解構,出於被迫修正
從導演餃子一开始塑造魔童哪吒這個全新形象的時候,他就在思考,哪吒作爲一個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裏面的一個有名的“壞小孩”,在新時代人們不再需要反壓迫反封建統治的情況下,這個壞小孩該如何解讀,這是導演餃子的思考,更是他作爲創作者主體發揮的主觀能動性。
魔童是導演餃子結合自身精力和時代背景產生的思考,是主動站出來結合當下人們的去站出來改編這個故事。那么,我們再把視线放回新版白雪公主身上,對經典故事進行解構的迪士尼,完全是出於被迫修正。
看一部電影不能只看這部電影本身,更要結合它的時代背景。這部電影拍攝和立項於拜登時代,那正是那些所謂支持拜登爲代表的社會精英分子,在倡導社會多元化的時候,人人都在追求小衆,照顧“弱勢群體”。
從來都是白人作爲好萊塢的電影,主角全部換黑人。美國隊長換黑人,白雪公主自然也得是。以前都是王子救公主,那現在就改成公主救王子,惡毒後媽一反常態,有了人性找到惡毒源頭,主打自我覺醒、女性平權。
套用標籤模版,明顯敷衍觀衆
這幾個字眼反復出現在觀衆面前,導致很多人都有了PTSD。過來過去就這幾個標籤,喊着口號打着女權主義的旗幟,好像就能在市場上無往而不利。一部好萊塢作品,宣揚是平權主義,宣揚關注女性,就贏在了起跑线之上,觀衆就一定會爲此买單。
就像這一次的《白雪公主》,可以說得上是安吉麗娜·朱莉《沉睡魔咒》的閹割版,都去探尋了一下後媽是怎樣煉成的,公主反而成爲後媽身邊的片綠葉,還不能再像是以前嬌滴滴的,必須要勇敢,要能夠自我拯救,順帶還救一把王子,觀衆就一定买單。迪士尼都不是代公式解題,是直接照抄上一個同學的作文,敷衍觀衆就寫在了腦門上。
盡管《哪吒之魔童鬧海》不是人人都滿意,但絕不能否認電影透露出來了創作者對其的用心。觀衆不傻,真假好壞一看便知。可以預見,屆時《白雪公主》的上映,就又如同現在的《美國隊長4》一樣做了炮灰。
標題:同是經典改編,爲什么《哪吒2》137億,《白雪公主》遭全球群嘲?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