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寫作課:克服下筆困難症 別求完美寫就對了【書摘】
(中央社網站)去年以《親愛的共犯》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的作家陳雪,最近在臉書大方公開出道以來如何靠著採訪、代筆、當文學獎評審等各種與文字有關的工作維持生計,同時持續寫作的「」,讓許多還在摸索、掙扎要不要繼續寫作的創作者收穫良多,累計分享數已破千。除了教人談價碼、接案條件,陳雪也把寫作路上遇到的各種徬徨、自我懷疑、恐懼與如何因應,一一攤開在讀者面前。
自由工作者接案指南,是陳雪新書《寫作課》的一個篇章,原是新書精華賣點之一,內容詳盡到幾乎可以按表操課——只要你有陳雪的堅持與決心。她免費公開全文,慨嘆:「我年輕的時候要是有這樣一本書可以看就好了。」
陳雪出身困頓,從小靠著擺地攤、打工辛苦賺錢,決定離家北上專職寫作時,心裡充滿歉疚。為了盡可能幫忙家計,她拚了命接案,做任何可以賺錢的文字工作。種種艱困的時刻,她靠寫作來療癒自己:「寫作就是我腳下的一塊土地,不管多麼小,我都可以靠著它站立。」
因為知道要靠寫作為生有多不容易,她把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經驗與自我懷疑整理成書,喜歡寫作就可以寫嗎?真的有才華嗎?沒有靈感時怎麼辦?怎麼建立寫作習慣?怎樣克服惰性...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陳雪認為現實與理想並非無法兼顧,而在於你有多相信自己、多渴望創作;即使得不到祝福,你也要祝福你自己。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部分內容。
下筆困難症怎麼辦?
明明喜歡寫作,想要寫作,也該寫了,腦子裡有很多計畫,很多方案,很多絕佳的想法,可是一想到動筆,身體就像僵住了似地。坐到桌前一會兒想喫東西,一會兒想滑手機,身體不由自主想逃避,天底下所有的雜事都會跑出來把你拉走。好不容易勉強自己坐下來,腦子裡想的一篇好文章,一部好小說,可是下筆時卻磕磕碰碰,寫出來完全變了樣,對自己生氣、懊惱、懷疑、拖延、轉移注意,以至於得了下筆困難症,因為寫出來好像就會把一個好作品搞砸,所以遲遲不寫,為了怕寫壞,就不去寫。
可是,不去寫它,作品怎麼誕生?
我的辦法是,先忍耐一下,忍耐自己沒那麼好的開場,忍耐每一天開始寫作時,不盡滿意的開頭。忍耐每一個寫作時不美好的時刻,再熬一下,要放棄,不差那一點時間,
我有個屢試不爽的解方,開頭寫不好,就先寫第2章。甚至把第2章或者後面的其中一個章節拉出來當作開頭都可以,等寫順了,再回過頭去看看,要不要重新調整。
有時,順時間的第一個開場往往沒那麼吸引人,而是在後面的發展中,找到一個很適合回顧的接入點,先下筆寫一個很特殊或者很有意義的場景,然後再把整個故事透過這個轉折往前拉回。
小說是時間的魔法,小說裡的時間可以無限延長,也能夠不斷切割,所以當你決定下筆寫一本小說,卻遲遲想不出最棒的開頭,建議你,先從第2章寫起。當然要從第3章第4章也無妨,重點是先寫下與這本書有關的一個章節,作為自己的開筆儀式。
如果寫完了開筆,還是沒靈感怎麼辦?建議你先寫人物表、場景描繪、時代勾勒,這些在做功課的時候已經收集的,或者還沒開始收集的,我建議大家可以邊寫邊收集。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落入無止盡收集資料的陷阱,也可以在寫作時尋找這本書的氛圍跟腔調。先做人物素描,把大致會出現的場景描摹出來,編寫重要事件簿等等,總之,寫跟小說本體相關的任何外圍資料,很潦草也無妨,寫出來就是了。
這樣乍看之下好像會變得很凌亂,但只要你都確實整理在電腦或者筆記裡,不要遺失,到時候都是珍貴的寶藏。
就算遺失了,相信我,已經寫過一次的東西,會印在你的腦海裡,等到再度回到這個作品中,那些東西就會一點一點浮現出來。儘管記憶很微弱,但因為練習過,就會有手感。你會知道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前面的作業都是為了讓自己進入狀況,保持在一個寫的狀態裡。
就算不完美 先寫出來再說
我的長篇小說開頭總會有無限多個版本,我有時會從第2章開始寫,有時會從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全知觀點,都寫一部分試試看,也會從不同時間序各寫一個版本,透過不同的書寫方式找到最合適的切入點與敘事觀點,這些都需要寫出來才能正確評估。所以在寫作初期,我會花很大量的時間做前置作業,這些前置作業很費心,但只要你把寫作時間安排出來,至少不用擔心沒題材寫。很多人以為寫作全憑靈感,不需要計畫,但也有人寫作計畫縝密無比,完全按部就班,整齊劃一。我覺得只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都很好,但最好的驗證方式就是看作品。
首先要養成讓自己習慣在效期內將作品完成的習慣,即使屆時成品只有60%甚至80%的水平,但寫出來就有救,因為還可以改。不要為了寫到完美而遲遲不下筆,或者下筆了,因為糾結於開頭不夠好就無法繼續。與其一直拖延,不如先有個比較沒那麼完美的版本,先把作品生出來再說。
寫小說最需要的特質就是耐煩、坐得住,要讓自己耐煩,需要苦中作樂的能力。也就是說,每一次寫得順的時刻,都要牢記在心,作為往後的獎賞。在寫作時透過銘記一些曾經成功的經歷,反覆告訴自己,熬一下,再忍耐一會,往往就會有甜頭在後面。用這些曾經熬出作品的經驗,反覆讓自己記住先苦後甜的滋味。讓自己體會到此時此刻的苦悶只是一段過程,而且是必要的過程。
這時你的思維連結不再會是動筆等於挫折跟失敗,而是動筆等於最後會有成果。這種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我幾乎每天都會給自己各種獎賞,在腦子裡一次次練習將各種挫折轉變為動力,如今我的思維幾乎就變成了:「下筆等於努力,努力等於邁向成果,而成果帶來書的完成,所以可以簡化為,下筆就是靠近完成。」每次的下筆對我來說都是靠近結局的。即使中間遇到挫折,我也因為曾經反覆練習過,知道那些總會過去的。
寫作時我對自己很好,每天記下寫出的字數,寫到了額度,就讓自己看一本好看的書、看一齣劇,或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先苦後甜,那滋味往往特別難忘。即使寫得不夠好,我還是會肯定自己今天的努力,不會因為寫得不夠好,而懷疑自己的天分或才華,我總是跟自己說,接下來會變得更好。給自己時間試錯,甚至不以為錯,珍惜自己每一次的書寫,但不過度重視結果,因為一次寫作結果不代表什麼,要讓作品更好,需要的就是不斷修改、調整,甚至是接受別人的建議。總之,寫草稿時,可以任性一點,讓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之後再以更嚴格的方式逐一去修整。
動筆是寫作者的日常,是每天都要開始的事,所以需要儀式,需要方法,需要練習。我以前寫過,動筆就是坐下來寫,什麼也不管,先寫出一些段落再說。
我至今仍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來寫任何東西都適用。每天找出一個時間作為寫作時光,這個時間一到,不管你是用鋼筆、原子筆、鉛筆,或是用電腦,桌機、筆電都無妨。拉開椅子坐下來,想聽音樂、不聽音樂都可以,在家裡、在咖啡店、在圖書館,都行,只要是你坐下來舒服,待得住,坐得久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場地跟工具,時間一到就開筆,可以先把昨天寫過的文章看過一次,修改錯字,潤飾文章,甚至照著重寫一段,主要就是讓自己找回文字感,熟悉劇情,進入氛圍裡。
接著還是寫,寫得好不好先不管,我在寫作的第一個小時常常都是在寫無用的東西,但過了一個小時,只要沒放棄,應該已經進入狀況了。那麼,按照自己的計畫,一天1000字2000字,甚至500字都可以。抓住那個靈光閃現的片刻,前面的練習都是為了等待這個靈光,那是一種終於寫進去了的感覺,把那個時刻裡你感受到的、想到的,合適於此刻書寫題材的文字都抓下來,寫進文章裡。
你不是唯一個寫作不順的人
在寫作一本書的早期,如果狀況不好,就讓自己一天只寫2到3小時,讓自己還沒精疲力竭、氣急敗壞之前停筆,因為明天還得寫呢!
就是這樣,每天寫一點。今天寫不好,還有明天,明天寫不好,還有後天,只要你不是光說不練,只要你有寫,就是好,就值得鼓勵。在寫作中學習忍耐與堅持,學習面對挫折與失敗,因為即使是天才作家,也有寫不順與寫不好的時刻。你要記得你不是唯一個寫作不順的人,不是唯一一個為寫作所苦的人,每個寫作者都很辛苦,但只有寫完作品才會是解脫。你可以做的是,即使寫不好,寫不順,即使一天能用得不到幾百字,但你堅持下來了,你持續書寫,你沒有離開。這本書,這個作品,會因為你的耐磨、你的堅持、你不懈的努力,慢慢趨向想要的狀態。即使不是最好的,但只要靠近了自己,你會體驗到那種從想像變成真實的經歷,那真的會令人感動。
對自己好一點,這個好包括嚴厲,也包含寬容,你看得到自己不夠好的地方。當看到自己努力下寫得不好的地方,可以透過修改讓它完善,倘若這一次能做到的已經都做了,還是不夠完美。沒關係,總會有下一次與下一本,有些缺點,就是要透過一次次的練習才能改善。重要的是,你沒有放棄,你沒有逃離,你與作品不斷協商、不斷靠近,這是唯有你自己可以替自己做的事。保護你的才能與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實現它。透過動筆實現它,透過真的寫出文字,變成文章,然後才會有出版成書的機會。不要追求成為一個作家,而是追求成為一個持續寫作的人。只有作品才是你最需要的。
你已經在靠近它的途中,要鼓勵這個持續努力的自己。(書摘由圓神出版授權,小標為中央社所加,編輯:邵曉潔)1120715
- 作者|陳雪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23/07/01
標題:陳雪寫作課:克服下筆困難症 別求完美寫就對了【書摘】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