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李強總理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就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做重點部署。我們認爲,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符合預期;以3.0%赤字率 + 1萬億特別國債 + 3.9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爲主的財政組合拳力度不弱,廣義財政擴張明顯,報告直接點明“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極大提振了發展信心;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加強總量結構雙調節,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產業政策方面,報告首要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工程等領域備受重視;以消費品以舊換新、養老育幼服務提質爲代表的消費支持政策將助力國內需求擴大;以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綠色低碳轉型等爲代表的有效投資也會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开放方面,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激活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穩外資、穩外貿部署和支持“一帶一路”等走出去政策同步強調,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更爲通暢,我們期待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开描繪更清晰的改革路线圖。

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指出了我國在多重困難交織疊加環境下,“順利完成全年預期發展目標,許多方面還出現積極向好變化”這一成績的來之不易,也提出了下一步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報告提出“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這一目標的設置既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範化解風險等需要,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在去年已經實現經濟較好增長的背景下,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並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發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齊心協力。具體而言:

1)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會議指出,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繼續固本培元;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增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會議指出,要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各地區各部門制定政策要認真聽取和吸納各方面意見,涉企政策要注重與市場溝通、回應市場關切;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評估,以企業和群衆滿意度爲重要標尺,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財政政策釋放持續發力信號,有助於應對房地產周期調整,並爲穩預期注入強心劑。

報告指出,“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战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釋放出持續發力信號。從海外應對房地產周期的經驗看,財政政策均體現出持續發力特徵,政策持續發力有助於平抑房地產周期波動的外溢效應,爲穩定社會預期注入強心劑。赤字率擬按3%安排,中央赤字佔比進一步提升,有助於優化債務結構。專項債規模爲3.9萬億,較上年提升1000億元,近年來持續保持在GDP規模的3%左右,結構上向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有助於更好地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

貨幣政策延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我們預計政策利率將繼續下行,信貸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增加,將有更多舉措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1)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致。我們預計年內MLF利率、LPR利率和存款利率還將繼續下行,考慮到穩定匯率的需要,年中美聯儲降息前後可能是下一個調整窗口期。

2)報告強調,“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避免資金沉澱空轉”。我們認爲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傳統領域貸款佔比可能降低,而科技、綠色、普惠等“五篇大文章”領域的貸款佔比將增加。

3)報告要求,“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句話曾在1月22日的國常會上被提及,未來或在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投融資動態平衡,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等方面推進。

以新質生產力爲抓手,激活先進制造、數字經濟,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全方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首要任務。

報告提出,要“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去年三季度以來政策層對於新質生產力頻頻發聲,此次更是將其作爲報告的第一項任務,預計2024年將是科技制造產業政策大年。我們認爲,新質生產力內涵豐富,是創新且高質量的先進生產力,涵蓋了絕大部分战略性新興產業。報告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針對先進制造,未來將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並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針對新興產業,未來將鞏固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爲代表的新興產業優勢,並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布局,例如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生命科學等。針對數字經濟,未來將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對於實體經濟的賦能,其中報告提到“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預計算力底座和數據底座或將是今年投資重點。

通過推動消費品和設備以舊換新等形式,着力擴大國內需求。

報告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依然是我國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战,政策仍需發力,今年將开展“消費促進年”活動。

1)報告指出“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和“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考慮到 2020 年啓動的不少再貸款政策到期,新一輪信貸結構工具有望推出,作爲配套政策提供資金支持。

2)培育養老育幼等服務消費新動能。報告延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支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如數字消費、綠色消費、老年消費等。我們認爲以“供給創新”促“消費增長”將成爲擴內需的長期政策思路。

3)以補短板的思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向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東部經濟大省將勇挑重擔;二是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爲,开拓政府資金和民間資本合作新機制;三是考慮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關鍵一年,將加快相關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統一大市場等改革部署密集,期待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开,提供清晰的藍圖指引。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約束條件增多,政策的騰挪空間相對變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尚待根本化解。報告指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預計黨的三中全會將扮演新一輪改革衝鋒號的角色,新時代的改革藍圖或將徐徐展开。我們認爲以下改革方向可以重點關注:

1)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預計將更好平衡央地關系,提高直接稅比重,同時今年將進一步落實地方金融體制改革部署;

2)圍繞物流網絡、數據要素等方面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3)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

擴大高水平對外开放,明確回應外資的現實訴求,並強調拓展經貿關系,有利於中企的海外布局。

關於外資“引進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對華直接投資額下降11.4%,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額下降4.9%。對此,報告直面問題,指出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提升外籍人員來華便利度,這均是當前外資的核心關切。關於中國企業“走出去”,報告着眼未來,繼續依托“一帶一路”穩定對外經貿關系,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籤高標准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客觀來看,美歐對華“去風險”思路短期難改,在全球“超級大選年”的背景下,我們認爲,兩類中企出海的邏輯或有更高確定性,一是以“一帶一路”當地爲產品消費地,二是以墨西哥和東歐等區域作爲“跳板”。

標本兼治化解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報告內容延續了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政策定調,即“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一方面,當前重點領域改革化險進入深水區,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线。房地產方面需求端限購放松等政策仍然會“應出盡出”,同時供給端優質房企融資環境或有所改善;化債方面繼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當前2024年特殊再融資債券已开始發行,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化債也在落地過程中;中小金融機構方面則是要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另一方面,除了短期流動性緩釋工具,中長期風險防控重在構建長效機制。房地產方面,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或將啓動,這也是構建地產新發展模式的應有之義。化債方面,或將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包括地方債務檢測、債務信息共享、地方融資平台轉型等。

報告指出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報告關於新型城鎮化的表述有以下三大亮點:

1)推進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報告指出,“要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2)發展縣域經濟。報告指出,“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縣城成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3)實施城市更新。報告指出,“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鄉村振興方面,報告提出要大力改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充電樁、冷鏈物流、寄遞配送設施建設。預計後續新型城鎮化建設將不斷加快,從而持續帶動消費和投資,釋放內需潛力,同時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也有利於推動農村消費提質擴容。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仍是重點,持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報告提出的2024年發展預期目標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2021-2023年完成的降幅分別爲2.7%、0.1%和0.5%,“十四五”13.5%降幅目標的完成仍有較大壓力。一方面,報告提出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我國將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此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已經在國常會審議通過,預計碳市場覆蓋行業將迎來擴容,鋼鐵、電解鋁與水泥行業有望於2024年納入全國碳交易,同時2023年底CCER重啓後新項目將陸續完成申報。另一方面,報告要求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全球一半。預計碳中和政策將以保障能源安全爲根本,發揮火電兜底作用的同時,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开發利用,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推動形成“有源”雙向交互配電網,提升電力系統調度能力。

報告釋放積極信號,股票方面紅利加科創主題的槓鈴式行情結構或延續,債券方面長期看仍有上漲空間。

股票市場整體流動性已擺脫困局,預計長线資金在資產荒背景下仍然會逢低布局紅利資產,成長板塊可關注新質生產力相關主題,重點包括報告中強調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氫能、創新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債券市場短期內受到超長期特別國債供給預期的擾動,或將呈現震蕩格局,長期來看政策利率、信貸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仍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在經濟預期、貿易、資本流動保持平穩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波動空間不大,有望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國內逆周期政策落地時點和效果不及預期;改革舉措不及預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超預期。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4年3月5日發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學習體會—增強活力,提質創新》報告,分析師:楊帆S1010515100001 明明 S1010517100001 於翔S1010519110003 瑪西高娃 S1010520100001 等



標題:中信證券:紅利+科創的槓鈴式行情結構或延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706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