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將收官,對於一些此前家喻戶曉的國內外的大小企業來說,這是艱難的一年。

隨着經濟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公司面臨着由高成本、供應短缺和競爭加劇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以至於有諸多公司因扛不住壓力而申請破產。

當然,破產並不一定意味着企業業務停止。美國許多企業申請破產,以結束一些業務,擺脫債務並節省成本。一條常見的途徑是第11章破產,它允許公司通過重組解決其財務問題。

接下來,咱們就來盤點一下,2023年國內外各行各業“消失”的幾個知名企業。

 

NO1. 美國最佳銀行——硅谷銀行


2023年3月7日,資產規模超千億美元的硅谷銀行宣布連續5年被福布斯雜志評爲美國最佳銀行。

但3天之後,一直以“全球唯一致力於創新領域銀行”自稱的硅谷銀行,卻因資不抵債在48小時內倒閉,成爲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

自疫情开始以來,硅谷銀行就开始面臨煩惱:美國的刺激政策帶來大量存款,而寬松政策又把利率打到幾乎爲零(0.08%),手裏的錢开始變多而市場上的錢更多,很難貸出去;於是硅谷銀行選擇一股腦兒地用這些錢买了各類債券,其總量高達910億美元,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中長期的房貸抵押證券和美國國債。

隨着去年美國利息大幅攀升,一方面,各類中長期債券的市場價值迅速縮水;另一方面,由於利息高企,市場上的融資越來越困難,存款資金自然越來越少。偏偏硅谷銀行的客戶又主要都是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融資是這些企業的生命。

因此,美聯儲的加息政策構成了對硅谷銀行資產端收益損失與客戶端收回存款的雙殺。最終導致上周硅谷銀行的技術性資不抵債,隨之而來的是一天420億美元的擠兌,使得流動性危機徹底爆發。


NO2. 美國最大家居商店——3B家居Bed Bath & Beyond


當地時間4月23日,擁有52年歷史的3B家居Bed Bath & Beyond申請破產保護。此次宣告申請破產中,3B家居表示將开始關閉剩余的360家商店和120家子品牌buybuy Baby的門店。

3B家居曾是美國最大的家居及食品零售連鎖企業,該公司於1992年6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曾有全職僱員32000人,是財富500強企業之一。

但近年來,由於其銷售更多商店品牌產品的營銷策略失敗,這家家居用品零售商的市場需求有所下降,同時,隨着美國家居行業向线上轉型加速推進,傳統的業務模式難以爲繼。

截止2022年末,3B家居總資產從2020年末的77.91億美元縮減至51.31億美元,到今年4月,3B家居因未能籌集足夠資金維持運營而宣告破產。


NO3. 美國運輸巨頭——Yellow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運輸巨頭Yellow公司宣布倒閉,立即停止運營,將導致約3萬名員工失業。這也是美國卡車運輸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倒閉事件。

Yellow擁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是美國運輸巨頭之一,擁有超過1.2萬輛卡車,經營着北美最大、最全面的物流業務,爲全球超過80萬客戶提供運輸和物流服務,年收於曾一度高達95億美元。

Yellow在2003、2005年分別收購了2個大型競爭對手,時任執行長左拉斯認爲,其實當時營運能力已經飽和,並購是沒有意義的,但公司董事會認爲這可以提高競爭力;隨後遇上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與大客戶沃爾瑪的業務在2008-2010年間少了5成。

近年來,該公司一直在債務的重壓下掙扎。自2021年以來,身陷困境的Yellow實施了一項削減成本計劃,高管們希望該計劃能讓業務重回正軌。但隨着今年整個貨運行業的需求大幅下降,該公司的處境變得更加嚴峻。


NO4.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夢——Hyperloop One


12月23日當周,特斯拉CEO馬斯克旗下的超級高鐵創業公司Hyperloop One宣布即將關閉。

據公开信息顯示,Hyperloop One公司成立於2014年,通過風險投資基金和其他投資,累計籌集了大約4.5億美元。

在馬斯克提出超級高鐵概念後,Hyperloop One曾是一家備受矚目的初創公司。

馬斯克提出的設想是,在利用磁懸浮實現近乎無聲旅行的超級高鐵系統中,紐約和華盛頓之間的行程僅需30分鐘,比商用噴氣式飛機快兩倍,比高速火車快四倍。但現實結果與預期的相差甚遠。

而導致Hyperloop One遇挫的原因是,其從未獲得建造可運行的超級高鐵的合同。 此外,Hyperloop One公司自身也有很多問題,在疫情期間,幾乎所有的高管和創始人都離开了 Hyperloop One。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Hyperloop One失去了金主沙特阿拉伯的支持。


NO5. 共享辦公鼻祖——Wework


今年11月6日,曾被譽爲獨角獸、市值曾達470億美元的辦公室共享公司WeWork正式在美國申請破產,以擺脫近年來因巨額虧損而背負的巨額債務和繁重租賃。

成立於2010年的WeWork,曾被評爲全美最有價值的初創企業。2020年底,WeWork在全球超過150個城市有850多家門店,工位數超過100萬個,會員數量超45萬,營收超過32億美元。

但如今,WeWork面臨着過度擴張的後果,手中有許多無法盈利的辦公地點。

事實上,WeWork成立至今,從未有過任何盈利,從披露數據來看,2016年至2022年,WeWork累計虧損了149.6億美元,估值也從巔峰時期的470億美元跌至20億美元。


NO6.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威馬汽車


今年10月,曾經當紅一時的造車新勢力在幾經掙扎後還是走向了末路,威馬汽車公开申請破產重整。

作爲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代表,威馬汽車曾進行了12次融資,累計融資超過410億元。而“蔚小理”在上市之前,融資金額均未超過200億元。

事實上,威馬汽車初期勢頭不錯,與蔚來、小鵬齊名,並列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公开數據顯示,2019年,威馬都穩居新勢力頭部梯隊,銷量一度比肩甚至超越“蔚小理”。

即便如此,缺錢仍然是威馬汽車的常態,爲了活下去,威馬曾好幾次希望通過IPO獲得輸血,但遺憾的是,幾次都未成功。

2022年全年威馬汽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33.3%,而進入2023年,其銷量數據已歸零。與此同時,威馬汽車的淨虧損也在不斷擴大,2019年到2021年的3年間,威馬累計淨虧損高達174.35億元。

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馬汽車就頻頻傳出降薪、停產、總部大樓拖欠租金、經銷商大面積退網等負面消息。威馬汽車位於上海、黃岡等全國多處基地被曝“人去樓空”,處於半癱瘓狀態。


NO7. 美國共享滑板車鼻祖——Bard


12月23日當周,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Bird在佛羅裏達州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昔日的Bird是一家明星創業公司,此前該公司的“兇猛”融資留給外界深刻印象,身後雲集海外衆多知名風投機構,估值最高達到了25億美元(約180億人民幣)。

在疫情影響下,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也與日俱增,LimeBike、Spin、Link等共享滑板車也在搶奪Bird的生存空間。並且,隨着共享滑板車的數量增多,造成的安全事故醜聞也讓Bird深陷漩渦,美國不少城市設立共享滑板車的限制禁令,控制投放數量,而且需要繳納稅費。

盡管Bird嘗試努力壓縮成本,但一直未能解決盈利問題。自2021年在紐交所上市之後,Bird 市值一瀉千裏,幾乎歸零。今年9月,由於股價低到不符合上市規則,公司被紐交所摘牌。


NO8. 國內養豬黑馬——傲農生物(合並)


12月12日晚,農牧業兩大龍頭傲農生物與大北農籤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協議》,同時大北農取得傲農生物控股股東傲農投資不少於51%的股份。

傲農生物是農牧產業的“黑馬”,自2014年涉足生豬養殖業務以來,生豬出欄量狂飆突進。2022年其出欄量猛增至518.93萬頭,進入上市公司前五名。

然而,隨着生豬養殖企業大幅擴產導致產能過剩,生豬行業整體進入下行周期。2021年开始,傲農生物开始陷入連續的虧損。僅僅2021年,傲農生物淨利潤虧損額就爲15.2億元,超過公司上市以來的利潤總和。

到今年三季度末時,傲農生物資產負債率一路增加到超89%。累計超過73億元的帶息債務成爲傲農生物的巨大負擔,與此同時公司账面僅剩下3億元貨幣資金。

因此,傲農生物不得不“賣身”前東家大北農。


NO9. 泛海核心資產——民生證券(合並)


2023年行至尾聲,證券行業並購重組迭現。其中,國聯集團並購民生證券備受關注。

近年來民生證券異軍突起,一度謀求獨立上市。資料顯示,民生證券至今已有37年的時間,是國內最悠久的老牌券商之一。

但後來因項目違規投行業務遭受重創,曾經的“投行黑馬”民生證券的獨立上市計劃也無奈落下帷幕。

民生證券此次慘遭拍賣的核心原因是,泛海被山東高速集團追債。2021年7月,山東高速集團凍結泛海對民生證券持股,後在武漢、濟南兩地連環訴訟,最終得以通過濟南市中院將啓動拍賣。

國聯集團拿下民生證券股權,是在今年初,在與東吳證券、浙商證券的競拍中,以91億元高價競得民生證券30.30%的股權,坐上了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



標題:2023年度系列 | 消失的行業巨頭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716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