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先立後破”?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 12 月 8 日召开會議,分析研究 2024 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 2024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會議定調積極,強調加大調控力度、增強取向一致性、加強宣傳引導
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3年經濟恢復發展形勢給予客觀研判和正面肯定。2023年,經濟恢復發展雖面臨種種困難,外需承壓、內需不足,微觀主體信心未完全修復,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但我國經濟仍然頂住壓力,針對症結擴內需、優結構、防風險,整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針對2024年經濟工作部署,政策定調積極,穩中求進的同時,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新增強調“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此前,10月中央新增萬億國債將赤字率由3%提升至3.8%左右,且資金跟着項目走、而非切塊劃分等或已體現出財政政策思路。2024年,財政“適度加力”或指向赤字率仍可突破3%,同時資金分配更加注重效率,或更多傾斜項目儲備較多、在建項目較多的地區。
貨幣政策方面,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強調“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或指向繼續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管好貨幣總閘門”等;而對“靈活適度、精准有效”或意味着跨周期調節下,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將適時適度發力,增強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國家發展战略和經濟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會議穩預期、提振信心的決心堅定,進一步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信心不足是當前經濟曲折修復的症結之一。政策層面,會議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體現出中央對市場信心的重點關注,或指向後續在穩定政策預期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如召开座談會、新聞發布會等提振市場信心。
2024年,要持續防範化解風險企“穩”,更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求“進”
會議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底线思維不變,且更強調“持續”性。7月政治局會議、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引下,防範地產風險方面相關政策已加速落地;支持地方化債,超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及金融機構支持亦在推進。“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基調下,2024年上述重點領域風險化解相關政策或持續落地、進一步加碼。
持續防範化解風險企“穩”的同時,更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求“進”。會議提及“以進促穩”或有兩層含義;一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的“穩”,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引領”等產業升級轉型的“進”爲支撐;二是“十四五”規劃中新基建等優質項目或可提前推進,以配合財政資金加力,緩解“錢等項目”堵點。
“先立後破”亦是“穩中求進”的具體體現,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後,本次會議再度強調。本次會議再度提及“先立後破”或意味着,一方面,當前保障房、財政體制改革、政府債務管理等防風險的長效機制尚處完善過程;在此情況下,政策推動經濟轉型要“先立後破”,“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速推進的同時,要“持續防範重點領域風險”;另一方面改革轉型過程中,要先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推進具體舉措落實等。
風險提示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 12 月 8 日召开會議,分析研究 2024 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 2024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一、會議定調積極,強調加大調控力度、增強取向一致性、加強宣傳引導
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3年經濟恢復發展形勢給予客觀研判和正面肯定。會議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2023年,經濟恢復發展雖面臨種種困難,外需承壓、內需不足,“疤痕效應”下微觀主體信心尚未完全修復,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但我國經濟仍然頂住壓力,針對症結擴內需、優結構、防風險,復蘇曲折式前進,整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針對2024年經濟工作部署,政策定調積極,穩中求進的同時,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2024年政策總基調延續穩中求進,財政、貨幣政策兩方面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財政政策方面,在7月政治局會議“基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基礎上,本次會議新增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此前,10月中央新增萬億國債將赤字率由3%提升至3.8%左右,且資金跟着項目走、而非切塊劃分等已體現出財政的“適度加力、提質增效”。2024年,財政穩增長“適度加力”或指向赤字率仍可突破3%,同時資金分配更加注重效率,或更多傾斜項目儲備較多、在建項目較多的地區。
貨幣政策方面,會議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或指向繼續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管好貨幣總閘門”等;而對“靈活適度、精准有效”或意味着跨周期調節下,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適時發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增強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國家發展战略和經濟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會議穩預期、提振信心的決心堅定,進一步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信心不足、預期不穩是當前經濟曲折修復的症結之一。年初以來,提振信心在經濟研討相關政治局會議中均有提及,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提振經營主體信心”、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提振投資者信心”。本次會議在政策層面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體現出中央對市場信心的重點關注,且以穩定政策預期爲基礎,“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宣傳引導、溝通交流如部委座談會、新聞發布會等提振市場信心。
二、2024年,要持續防範化解風險企“穩”,更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求“進”
會議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底线思維不變,且更強調“持續”性。防風險政策不斷加碼,持續落實貫穿2023全年,且2024年仍將“持續”。7月政治局會議、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引下,防範地產風險方面,房企融資、購房政策、政府工程等相關政策已加速落地;支持地方化債,超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及金融機構支持逐步落地;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也在全面加強監管指引下或將得到緩釋。“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基調下,2024年上述重點領域風險化解相關政策或持續落地、進一步加碼。
持續防範化解風險企“穩”的同時,更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求“進”。會議提及“以進促穩”,一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的“穩”,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引領”等產業升級轉型的“進”爲支撐;而此前,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業的“穩中求進”已明確指出“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將“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二是“十四五”規劃中新基建等優質項目或可提前推進,以配合財政資金加力,緩解“錢等項目”堵點。
“先立後破”亦是“穩中求進”的具體體現,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後,本次會議再度強調。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政策和改革推進要“堅持先立後破、穩扎穩打”。本次會議再度提及,一方面或是對經濟轉型的政策指引,轉型要“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於求成”。當前,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與土地財政、地方債務等領域風險交織,而保障性住房建設、央地財政體制改革、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優化等防風險的長效機制尚處完善建立過程;在此情況下,政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先立後破”,“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速推進的同時,“持續防範重點領域風險”防止“未立先破”。另一方面或指向改革轉型過程中,要先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推進具體舉措落實等。
風險提示
1、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海外形勢變化對出口拖累加大、地產超預期走弱等。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債務壓制、項目質量等拖累政策落地,資金滯留金融體系等。
注:本文來自國金證券2023年12月9日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學習:有信心、有決心》,分析師:趙 偉(執業S1130521120002)侯倩楠
標題:怎么理解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先立後破”?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