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患上“日本病”嗎?
當前市場上有許多關於“中國是否會走上日本三十年前的老路”的擔憂,主要包括“經濟增速下台階論”、“資產負債表衰退論”、“人口紅利衰減論”三種典型論調,雖各有合理之處但均失之片面。從決定“國家競爭潛力”的六個維度比較中國與三十年前的日本,中國除了在人口規模方面和日本變化趨勢類似外,在外需潛力、內需潛力、政策能力、產業實力和資源稟賦五個維度均明顯優於日本。從更深層次的原因看,產業是一國實現战略突圍的決定性變量,日本之所以步入長期衰退也是來源於其產業實力的衰落。和三十年前的日本相比,中國的產業政策更加獨立自主、科學有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中國並不會走上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老路。
▍近三十年日本經濟表現出GDP在全球所佔份額大減、人均收入水平下降、長期通縮、私人部門消費與投資低迷、貨幣政策失靈等“症狀”,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以1990年代初期的資產泡沫破裂爲導火索,日本經濟陷入衰退。但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經濟下行周期,而是一場長達三十年持續衰退的序章。“失去的三十年”期間,日本GDP在全球所佔份額從巔峰時期的18%跌至2022年的5.1%,人均收入水平自1997年以來出現明顯下降,經濟陷入長期通縮,私人消費和私人投資持續低迷,出現貨幣政策失靈與流動性陷阱。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減弱,並出現若幹“日本病”跡象,市場擔憂中國是否會走上日本三十年前的老路。
▍從決定“國家競爭潛力”的六個維度比較中國與三十年前的日本,中國除了在人口規模方面和日本變化趨勢類似外,在其他五個維度均明顯優於日本,中長期維度看並不會走上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老路。具體分析如下:
1)外需潛力:中國出口對美國的依賴程度遠低於日本,貿易合作夥伴更爲多元;中日兩國都曾與美國發生貿易摩擦,但中國在全球的出口份額反而逆勢上升;中國具有印度、越南等後發經濟體難以匹敵的優勢,外需韌性強。
2)內需潛力:中國城鎮化率僅與1960年代的日本相當,城鎮化率提升將伴隨基建、房地產、消費等需求進一步釋放;和三十年前的日本相比,中國居民消費潛力尚未充分釋放;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內需釋放空間大。
3)政策能力:日本匯率政策被美國高度“綁架”,“廣場協議”後日元的持續升值嚴重影響出口導向战略,中國匯率政策獨立性更強;日本財政政策缺乏持續性,中國財政政策更積極且“大政府”模式下可使用的政策工具更多。
4)產業實力:三十年前的日本在“制造業規模競爭力”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方面遠不及當前的中國。
5)資源稟賦:日本核心能源自給率遠低於中國,導致日本工業成本更高,且經濟更易受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日本農產品高度依賴進口,不利於保障國家發展的安全。
▍產業是一國實現战略突圍的決定性變量,中國的產業政策比日本更加獨立自主、科學有效,產業發展仍有巨大潛力。
產業政策對於後發追趕型經濟體產業實力的培育至關重要,一個成功的產業政策需要同時具備“獨立自主”和“科學有效”兩大特點。日本電子產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產業獨立性,從產業起源到發展過程處處依賴於美國、妥協於美國,而中國的產業政策則更加獨立自主。新世紀以來,日本在新興產業領域的布局和發展明顯滯後於中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政策的“科學有效性”弱於中國,具體表現在政策布局未緊跟世界前沿發展方向、政策押注單一賽道兩方面。從目前的發展形勢看,中國並不存在類似日本過去三十年出現的“產業衰落”問題,但未來也應持續對產業發展保持高度關注。
風險因素:
房地產市場軟着陸情況不及預期;老齡化發展速度超預期;新興產業發展進度不及預期。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3年8月4日發布的《宏觀經濟專題研究一中國會患上”日本病”嗎? 》;報告分析師:程強
標題:中國會患上“日本病”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484.html